原来拖延是为了缓解焦虑症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拖延这个毛病,有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。很多人都有过把该干的工作拖到最后,最后期限要到了才加班加点赶工完成的情况。甚至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压力,人变得更敏捷、更专注,工作反而完成得更快更好。
然而,拖延并不总能变成这样的好事。当拖延已经形成习惯,事无巨细,甚至在自己非常看重的问题上都拖延;当自己深深地被其困扰,无数次寄望于“第二天”能改变但还是身不由己地拖下去的时候,拖延就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,需要认真的面对和解决。
因为拖延工作的时间基本都是在玩,拖延常常被认为是懒惰。然而它并不只是懒惰这么简单。想想拖延可能的后果:失去重要的机会,各种 情绪的困扰,如失去机会的负罪感、效率低下的无能感、荒废时光的空虚感等,这些足以让很多懒人变勤快。如果这么大的代价都不能让一个人放弃拖延,那么就有理由相信,拖延对于这个人而言,存在某种不小的价值。
拖延是一种推迟进行任务的行为,这种行为表明了我们对所拖延的事情的真实态度:抗拒。我们需要做一件事,然而真实的内心因为种种原因又抗拒去做,这就产生了内心冲突。如果个人能意识到并勇敢面对冲突,就能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解决,看哪些理由更合理、更符合自己的利益,然后决定是否要做。
然而很多冲突并不容易解决,涉及客观现实,涉及我们长久已来根深蒂固的信念,面对起来会产生巨大的焦虑。于是我们只好无意识地采取拖延来逃避面对。所以,拖延本质上是一种保护自己暂时免于内心冲突和焦虑的手段。
比如小佳,她拖延写稿,其实是对工作不满意的表现。所以她会说“生活太平庸”,“没有好选题”、“好机会”,“缺少点燃 的机会”。这样的问题本来可以通过更积极的手段来解决,要么换一个符合这些要求的工作,要么认识到自己这些要求并不合理。作为记者,她有责任主动搜集选题,也有责任寻找点燃 的机会。但这个问题涉及的自我批判和改变太大,小佳也许潜意识不愿面对。如果换工作不现实,又不能改变自己,对现状的不满就变得无解。每个让自己必须面对现状的写稿任务都成了焦虑的来源,拖延成了唯一的缓解手段。
TAG:
上一页:如何防治精神分裂的复发
下一页:多种治疗儿童自闭症方法
相关阅读
- 2022-05-02睡眠不足怎么办 4种新方法让你瞬间精神爆棚
- 2022-04-25”社交恐惧症“这个困扰你有吗?如果有又该怎么抛开呢?
- 2022-04-18长期焦虑暴躁对身体的危害
- 2022-04-18身体紧张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表现
- 2022-04-18试试这九个方法让你轻松摆脱焦虑症
- 2022-04-18紧张焦虑会怎么样心理紧张焦虑应该如何排解